close
味精,谷氨酸,菜肴,酸性,原料
提問: 應該如何正確認識味精? 問題補充: 医师解答: 味精的化學名字叫谷氨酸鈉,它是以糧食為原料,經過發酵后提純的結晶產品,因其有特別的鮮味而成為許多家庭以及幾乎所有餐館不可缺少的菜肴鮮味劑。

  吃味精除了增加鮮味,提高食欲,味精在胃酸的作用下還會分解為谷氨酸,而谷氨酸是人體的營養物質,是人體合成蛋白質的原料之一,它參與腦組織蛋白質的新陳代謝,可被腦組織氧化利用,對于改善腦疲勞及神經衰弱有一定的功用。但味精吃得多,會出現口干、頭痛、乏力、惡心、胸悶、四肢麻木、腹脹等,有的人還有右上腹(肝區)疼痛等。這些情況尤其是在吃酸性食物后更易發生,這是與味精在酸性環境中更容易溶解有關。而且味精經不起高溫處理,當烹調溫度超過130攝氏度時,谷氨酸鈉會轉變成焦谷氨酸鈉,它的毒性更大。所以使用味精應待菜肴烹飪完成后,把火關掉,在起鍋前再加入為好,切勿在燒煮、燜炒時放入,更不要在油煎、油氽時加入。

  有的人在烹制任何菜肴時都要加味精,并認為加得越多越鮮,這也是餐館里的菜肴千菜一味的道理。其實你對加了較多味精的菜肴仔細品嘗,就會感到有一種似澀非澀的怪味。中國菜的特點是原汁原味,尤其是雞、鴨、魚、肉等本身有特殊的鮮味,經過烹飪后再加味精反而影響了純正的風味,只有對那些原料本身不具有鮮味的菜蔬,在烹飪時加適量味精才是需要的。世界衛生組織規定1歲以下的兒童食品禁用味精,我國則規定12歲以下的兒童食品不得加味精。所以家長應讓孩子多吃天然的鮮味食品。同時味精和食鹽一樣含鈉,現在知道,攝入鈉太多會導致高血壓等疾病,因此從預防心血管疾病出發,味精也不宜多吃。

摘自科普網http://www.kp668.com/readnews.asp?newsid=33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ie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